泉神汤官网

瑶族药浴

在瑶族广泛流传一句民谣:“若要长生不老,天天洗个药水澡”,这里的药水澡就是瑶族人们称为的“药浴”,瑶医称之为“庞桶药浴”。


在瑶族,家家都有用杉木做成的高1米,宽0.6米,长0.7米的大木桶,这便是用药水洗澡的“庞桶”,又称为“黄桶”。瑶族人十分重视洗澡,无论严冬酷暑,每人每晚都必须入“庞桶”内浸泡,既洗涤刀耕火种时沾染的炭灰泥迹,又通过温水浸泡解乏,使血脉流通,便于入睡。药浴时,根据不同对象、季节或疾病选择药物,通常新生儿及产后妇女多选用温补和消炎作用的药物,如大血藤、五指毛桃、九节风、鸭仔风、穿破石、杜仲藤等,这样可预防产妇及新生儿的各种感染,又能滋补气血,促进产妇子宫复旧。产后药浴,在瑶族被称为“月里药浴”,是许多瑶族妇女产后经过药浴等调养保健的重要手段,洗过“月里药浴”的妇女产后十天左右就能上山参加体力劳动。瑶族人民过端午节,家家户户都采用鲜药草洗澡。药浴操作非常简单。药浴开始,洗浴者坐在木桶边,用热气进行一番熏蒸,待水温适当时,全身泡进桶内,让药水渗入身体。每天劳作后SHOU要事情就是洗药浴,药浴完毕,身轻气爽,一天的劳顿和浊气尽除。药浴不但能防止发痴、感伤风寒、风湿等病,跌打损伤、肌肤肿痛、皮肤病等,经过三五日的药浴,亦可消除或减轻病痛,药浴使毛孔顿开,能舒筋活络、驱风除寒、健体强身。


洗浴的药草多是野生野长的,也有从山上移植栽种在屋旁的,常见的药草有20余种,这些药草煮水浸泡身体,有病治病,无病健身。


瑶族药浴原理是在于按照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根据不同的疾病及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加入不同的药物,借水的温度、水的机械刺激和药物的作用,对机体发挥治疗效能的。当利用热药液在皮肤或患处熏洗时,由于温热刺激,引起皮肤各处的血管扩张,能促进局部和周身的血液和淋巴循环,使新陈代谢旺盛,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和全身机能,并能疏通经络,促进经络的调节活动功能。

瑶族药浴的历史源远流长了,在我国Z早的医方《五十二病方》中就有治婴儿病痫的药浴方。据一些老瑶医考证,药浴疗法奠基于秦代,发展于汉唐,充实于宋明,成熟于清代,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目前,通过与现代科技的融合,药浴疗法有了长足的发展,从药物的选择、配方、炮制及给药都有了更科学的依据,疗效也有了科学的判定。


由于现代自然环境的污染,生活条件的改变(如饮食结构的改变、空调环境等),生活及工作的压力,而引发若干不相适应的状态,使人体器官处于疲劳工作状态。因此,常听到有人叹累道乏,但各项检查却诊断不出什么毛病,这种介于生病和健康之间的状态被称为“亚健康状态”,是人体对现代社会的特殊适应形式,是人类健康的警示器。而瑶族药浴,运用瑶族传统的理论及实践经验,通过药浴达到“非运动性排毒”的功效,帮助人们恢复健康的身体,真正起到保健及治疗的作用,从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繁忙城市人们的青睐。 


相关内容

——
01

2022-07

非遗名录-瑶族医药(药浴疗法)

瑶族瑶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瑶族人民传统洗浴习俗。2008年被列入入选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瑶浴养生文化。… [了解更多]

21

2022-06

瑶族药浴

瑶族药浴原理是在于按照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根据不同的疾病及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加入不同的药物,借水的温度、水的机械刺激和药物的作用,对机体发挥治疗效能的… [了解更多]

21

2022-06

【泉神汤专题】瑶族药浴

瑶族医药作为瑶族历史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及用药特点。其药浴疗法,更是代代相传,人人喜爱。千百年来,已成为瑶族人民治病健身、益寿延年的习俗。… [了解更多]

联系我们

山东真谛之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400-6813-199 quanshenta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