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候语之“无恙”与“无他”
问候语,见面常说“无恙”;书面多做“无他”。
无恙无他 宋王楙撰《野客丛书》:“今人言无恙无他,按《说文》,古人草居,患他,相问无他乎,音徒何反。徐铉注云,今俗作蛇,食遮反。如鲁直(黄庭坚)诗于坡(苏轼)字韵协,‘岁晚喜无他’之句是也。又《风俗通》曰:恙,毒虫也,喜伤人。古人草居露宿,故相问必曰无恙。此意与无他同。东方朔《神异经》谓北方大荒中,有兽食人,咋(咬住)人则病,名曰〈犭恙〉。尝近村落,入人室,皆患之,黄帝杀之。由是北方得无忧病,谓之无恙。”
宋戴埴撰《鼠璞》:“《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岁无恙耶?王亦无恙耶?’晋顾恺之与殷仲堪牋(同“笺”,书信)‘行人安稳,布帆无恙。’隋日本遣使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苏氏演义》亦以无忧病为无恙。恙之字同,或以为虫,或以为兽,或谓无忧病。《广干禄书》兼取忧及虫,《事物纪原》兼取忧及兽。予看《广韵》,其义极明,于恙字下云:‘忧也,病也。又噬虫善食人心。’也于犭恙字下云:‘犭恙兽如狮子,食虎豹及人’。是犭恙与恙为二字,合而一之,《神异经》诞矣。”
无他
口语中极少使用,多用于书面语,意为三种:“没有别的”;无恙;专一。古亦作“无它”、“无佗”。
《说文解字》:“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
《后汉书·陕靠传》:“若束手自谓,父子相见,保无佗也。”
无恙
恙虫,又称恙螨、沙虱,能传染恙虫病。由晋葛洪发现并记载。
安然无恙,意思是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出自《战国策·齐策》:“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元曲选·冻苏秦》:“岂知你故人名望,也不问别来无恙。”《三国演义》:“公瑾别来无恙?”久之,“别来无恙”就成为了一句透着亲热和关切的问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