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神汤官网

简单又实用的古代养颜法

简单的动作,美颜、养胃、醒脑。


吞津摩面

吕祖《肘后三成篇》:“一咽一呵,一呵十搓,久而行之,皱少红多。此天童不老,艮之卦也。何谓也?人之六欲七情,日交战焉。故喜怒哀乐,郁结于心,以伤其神气。吾旦而起,以舌搅其口,恶浊之津尽咽之,而后呵之。以左右手搓其脸,以散心之积气,使真气上冲,而入于脸,斯返于童颜者也。”早晨起来,以舌搅动口中让生出津液,随后咽之,再呵气,呵云咽津。左右手再搓擵洗脸多下,以散泻心中之积郁气,而使其真气上升润于脸面,以通经络通,交济阴阳。

咽津,气又作咽液。咽口中津液。《悟真篇》:“咽津纳气是人行,有药方能造化生。”《渊鉴内涵.道部养生》:“吞景咽液,饮食自然,身必寿。”咽津有润脏养身之效。

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六字诀”养生吐纳法中,“呵”字功补心气。具体步骤:呼气念呵字,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掌心向里由小腹前抬起,经体前到至胸部两乳中间位置向外翻掌,上托至眼部。呼气尽吸气时,翻转手心向面,经面前、胸腹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再行第二次吐字。如此动作六次为一遍,作一次调息。

元代《饮膳正要》也提到:“凡夜卧,两手摩令热,摩面,不生疮点。一呵十搓,一搓十摩,久而行之,皱少颜多。”

清代《理瀹骈文》:“晨起擦面,非徒为光泽也,和气血而升阳益胃也。”

早晚结合,美颜养生。

存泥丸

“头顶泥丸”是道家术语,特指的是头颅之上的囟门,又名“决突”、百会穴。

《养生要》曰:“起,东向坐,以两手相摩令热。以手摩额,上至顶上,满二九止,名曰存泥丸。”两手掌面互相摩擦发热后,以之从额部摩擦到头顶。有醒脑作用。


联系我们

山东真谛之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400-6813-199 quanshenta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