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元汤 持纲三气
明·魏直《博爱心鉴》保元汤
【组成】人参、黄芪、甘草、肉桂
【主治】治男妇气虚之总方也。婴儿惊怯,痘家虚者,Z宜。
【方解】本方原用于治疗小儿痘疮,源于东垣《兰室秘藏》所载小儿治惊之剂“黄芪汤”,明·魏直《博爱心鉴》“借以治痘,以人参为君,黄芪为臣,甘草为佐,上下相济,治虽异而道则同”
【集注】
《博爱心鉴》:“人参益内,甘草和中,实表宜用黄芪,助阳须凭官桂。前三味得三才之道体,后一味扶一命之巅危。”
《医宗金鉴》:“柯琴曰:昔东垣以此三味能泻火,补金,培土,为除烦热之圣药,镇小儿之惊,效如桴骨。魏桂岩得之,以治痘家阳虚顶陷,血虚浆清,皮薄发痒,难灌难敛者,始终用之。以为血脱须补气,阳生则阴长,有起死回生之功,故名之为保元也。又稍佐肉桂,分四时之气而增损之,谓桂能治血以推动其毒,扶阳益气以充达周身。血内泣,引之出表,则气从内托;血外散,引之归根,则气从外护。参,耆非桂引导,不能独树其功。桂不得甘草和平气血,亦不能绪其条理……黄耆保在外一切之气,甘草保在中一切之气,人参保上,中,下,内,外一切之气,诸气治而元气足矣。”
清代医学家张璐,更是将保元汤列为补气类诸方之SHOU,堪称“一方加减出入,总括补气诸法”。
《汤头歌诀续集》中称它为“男妇虚劳幼科痘,持纲三气妙难言”。而这里所说的三气,其实就是肺气、胃气、肾气,上中下三焦之气,都能持纲,可见保元汤的确名不虚传。
保元汤不仅仅只是用于小儿痘疹,在慢性病、亚健康、各种虚弱病症以及各种疑难杂症方面,颇有独到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