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某些疾病和证型会有几个主要症状,但在一个患者身上可能只会出现其中一个或数个症状,凭这一个或数个主症同样可以确诊病证。
1. 柴胡证
《伤寒论》第101条明确指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 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柴胡证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不欲饮食等主症,凡见其中一症,就可投小柴胡汤。在这里,张仲景不但指出了使用柴胡汤的要领,实际上也为临床主症辨证提供了一个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思路。
历代医家对小柴胡汤“主症”的认识参见下表:
经方大师胡希恕认为:“因为本方有少阳病提纲‘口苦,咽干,目眩也’和‘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七个主症。历代多数医家认为仲景所指‘一证’是‘胸胁苦满’,少数医家认为是‘往来寒热’。就此论而言,我认为是前者。……但见一证便是”不应该把这七个证候单独地、孤立地分开去看。……我对第101条的解释是:‘在无明显表证和无明显里证的情况下有小柴胡汤的七个主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不同医家经历的病例不同,学术见解等其他因素更相对复杂,导致其Z终提炼的“主症”存在差异。讨论“主症”必须以具体病例为前提。
2. 沈氏温胆汤
沈绍功教授将传统温胆汤方改变为竹茹10g,枳壳10g,云苓10g,陈皮10g。沈氏温胆汤的功用是理气化痰,清胆和胃,改善胆胃不和,痰热内扰之证。
主药:竹茹清热祛痰。
辅药:茯苓、陈皮健脾祛痰,截断生痰之源。
佐使药:枳壳理气行滞,利于痰浊排除。
应用时还宜加减。
临床应用温胆汤需抓住口黏、胸满、纳呆、心悸、苔腻、脉滑的辨证要点。沈教授强调:“但见苔腻一证便是,其余不必悉具。”
《温病条辨》有言:“治外感如将,兵贵神速;治内伤如相,坐镇从容。”“见一证便是”是仲景为我们提供的一种临床决策思维方法, 由于临床疾病的复杂性,在诊疗过程中往往可以搜集到众多信息, 这当中包含了大量无效信息, 或诊断价值不高的干扰信息, 因此抓主症, 抓指向性明确, 证据强度高的关键症, 是执简驭繁, 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