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神汤官网

提壶揭盖法

人们在生活中常常碰到这种情况,用水壶倒水时,如果水壶盖盖得很紧,水就不容易倒出来,只要把水壶盖稍稍揭开一点缝,水就可以通畅流出。

中医善于在生活现象中得到启迪,开拓临床思路,运用于医疗实践。

《中医大辞典》对提壶揭盖的解释是:“治法,用宣肺或升提的方法通利小便的一种借喻。肺与脾肾三焦膀胱等脏器分司水液代谢,维持水道的通调。肺主气,为水道的上源,在肺气闭阻,肃降失职,影响其他脏器的气化失司的情况下,可出现喘促胸满、小便不利、浮肿等症,治疗应选宣肺降气,这一经验,喻为提壶揭盖之理,故名。”

肺为“华盖”。肺主一身之气,外合皮毛,通调水道,对水液代谢有重要调节作用。通过开宣肺气、利小便的方式实现“以上治下”的治疗方法,乃朱丹溪SHOU创。《丹溪心法》曰:“肺为上焦,而膀胱为下焦,上焦闭则下焦塞,譬如滴水之器,必上窍通而下窍之水出焉。”在方剂中适当加入麻黄、杏仁、桔梗、升麻、荆芥、防风、浮萍、白芷、前胡、紫菀、桑白皮、苏叶等轻清升浮之药,以宣肺提盖。该法主要应用于癃闭、便秘、闭经等下焦气机闭塞之疾患的治疗。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倒换散

【别名】 荆黄汤

【处方】 大黄(小便不通减半)、荆芥穗(大便不通减半)各等分。

【制法】 上药各为末。

【用法】每服3~6克,温水调下。

【功效与作用】 新久癃闭不通,小腹急痛,肛门肿疼。

【各家论述】 《医方考》:“用荆芥之轻清者,以升其阳;用大黄之重浊者,以除其阴;清阳既出上窍,则浊阴自归下窍,而小便随泄矣。方名倒换者,小便不通,倍用荆芥;大便不通,倍用大黄,颠倒而用,故曰倒换。”

大黄以降为主,兼可活血,荆芥穗以升为要,尚可散表,两药参合而用,一升一降,一气一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升中有降,清升浊降,表里双解,清热疏风,有清热通便的功效。临床治疗小便癃闭不通,小腹拘急胀痛,会阴肛门肿疼等症。

提壶揭盖的具体用法

1. 宣而后通

肺主宣发为水之上源,能通调水道。设因风邪乘袭肺失宣通,则水道郁滞,泛溢肌肤而尿少为肿,故常用麻黄或浮萍加于辨证方中以助肺之宣发,使水道通而浮肿消,故麻黄功能宣肺平喘而利水,非利水平喘而宣肺也!

2. 升而后通

凡物之欲其降也,必先引而升之,尔后迫降始有冲力。凡病水郁下焦,胃关难启者,每于辨证方中加桔梗。盖桔梗升浮引肺气上升,气行则水行,水行则下焦受压得减,更兼上源肺金凭趁药力迫降,于是水邪得以外泄。

3. 补而后通

来补肺利水。如肺脾两虚之水肿,临床常重用黄芪,峻补肺气,肺气足则宣开有力而水降肿消。

4. 升降后通

利小便,肺气骤升,升极而后骤降。据此治水肿实证或急性尿潴留,取皂角末少许搐鼻,取喷嚏而使小便通畅。

5. 引而后通

利小便。如治气虚尿闭或便秘诸法不效,下病上取,用灸百会的方法而使小便通畅。肺朝百脉,灸之则肺气SHOU先为之升引,诸气上行之后则随肺气长驱直下,故水道通调小便解,气迫大肠糟粕出。

6. 敛而后通

《太仓傅氏医学三书》云:“盖凡治臌之方必向下攻,攻之既极,犹碓粉之不能上泛,瘀垢之浊凝于膀胱下口,欲出无路,且如羽禽无肺者则无溺,故溺与肺攸关,肺布叶举则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今膀胱闭塞,宜举肺叶而展布之,必欲用五味子之酸,以酸可收提也。”臌,鼓胀。

7. 吐而后通

胃逆成吐犹赖膈肌升提,对于急性尿闭可用催吐法使膈肌升提,气机上行以助肺气之宣通,故升吐之际泄降已寓其中,此吐而后通者也。本法在特殊情况下往往探吐成功,腑气亦随之而通。

《丹溪心法》在论治小便不通时阐述:“气虚,用参、芪、升麻等,先服后吐,或参芪药中探吐之;血虚,四物汤,先服后吐,或芎归汤中探吐亦可;痰多,二陈汤,先服后吐,以上皆用探吐。若痰气闭塞,二陈汤加木通、香附探吐之。”


联系我们

山东真谛之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400-6813-199 quanshenta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