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病上取
治疗法则之一。《素问·五常政大论》曰:“气反者,……病在下,取之上。”指病证的表现、部位偏于下,从临床主证所在部位以上的脏腑或体表,用药物或针灸进行治疗,与病气上下相反。
文献摘录
《医宗说约·病在下而求诸上》:“凡治下焦病,用本病药不愈者,须从上治之。……如治泄泻,用实脾利水之剂不效,亦用升提,补中益气去当归,加苍术、炮姜,脉迟再加故纸、肉蔻。如治下痢,日数行,寸口脉滑者,宜吐之。”
《蠢子医·病在上取诸下,病在下取诸上,皆是要着》:“人病往往在中卅(指脾胃而言),不是上出便下流。……但是世间泄泻者,往往上边塞砖头。不是气凝胸,便是痰壅喉。”
举例
癃闭因于中气不足者,气陷于下则诸脏器下垂者,用补中益气法;
崩中漏下,治以补中益气汤重用黄芪;
子宫脱垂,用蓖麻子仁捣碎敷百会穴;
脱肛,可刺头部的百会穴;
肺热口渴、小便不通,用清肺饮(桑白皮、麦冬、茯苓、黄芩、木通、车前、山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