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筋(抽筋)针灸疗法
转筋,俗名“抽筋”,肢体筋脉牵掣拘挛,痛如扭转。多指小腿腓肠肌挛急。小腿如果抽筋通常是由于寒冷、受凉以及劳动过度和缺钙所导致的。《诸病源候论·转筋候》:“转筋者,由荣卫气虚,风冷气搏于筋故也。”
小腿抽筋时可通过进行针灸快速治疗,而且效果很好。
《针灸甲乙经》曰:“转筋:金门、仆参、承山、承筋、丘墟。”《百病赋》亦曰:“转筋兮,金门丘墟来医。”
常用穴位
金门
【位置】金门穴位于足背部,外踝前下方,第5耻骨粗隆后方,骰骨下缘的凹陷处。
【取法】在外踝的前下方,可摸到骰骨凸起,在凸起后方凹陷处。《针经》云:“取穴须用两手高托,按壁上,两足指离地,用足大指尖竖起,上看足锐腨肠下分肉间。”
“金”,肺性之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金门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变为温热之性。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下部经脉上行的阳气,性温热,与肺金之气同性,故名金门。
金门穴系足太阳膀胱经之郄穴,阳维脉之所生,有清热散风之功。主治癫狂,痫证,小儿惊风,腰痛,外踝痛,下肢痹痛。其所治症,为霍乱转筋、癫痫、尸厥、膝髓痠,兼取申脉可治头风、头痛,均取金之肃令之力也。
丘墟
【位置】丘墟穴在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取法】脚掌用力背伸,足背可见明显趾长伸肌腱,其外侧、足外踝前下方凹陷处即是丘墟穴。
属足少阳胆经原穴,《千金要方》曰:“主脚急肿痛,战掉不能久立,附筋脚挛。”《针灸甲乙经》:“目视不明,振寒,目翳,瞳子不见,腰两胁痛,脚酸转筋,丘墟主之。”《类经图翼》:“主治胸胁满痛不得息,寒热,目生翳膜,颈肿,久疟振寒,痿厥,腰腿酸痛,髀枢中痛,转筋足胫偏细,小腹坚卒疝。”
承山
【位置】在锐腨肠下分肉间陷者中。(《甲乙》)
【取法】在小腿后面正中,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主治】腰背病,腿痛转筋,痔疾,便秘,脚气,鼻衄,癫疾,疝气,腹痛。
属足太阳膀胱经,主治大便不通,转筋,痔肿,战栗不能立,脚气膝肿,胫酸脚跟痛,筋急痛,霍乱,急食不通,伤寒水结。
《针灸穴名解》:“以承筋之凸,喻山岭之巅,本穴犹在山麓之夹谷,承山巅气势之下行也,故名“承山”。质言之,本穴亦承于筋也。故亦治筋病。如腨肠肌转筋,掐之则愈,足可证也。”
《铜人》:“针七分,灸五壮,得气即泻,速出针。治头热、鼻衄、疝气、腹痛、痔肿、便血、霍乱转筋、痞痛等疾。”
《席弘赋》:“转筋目眩针鱼腹,承山、昆仑立便消。”《通玄指要赋》中云:“筋转而疼,泻承山而在早。”
承筋
【位置】小腿后区,腘横纹下5寸,腓肠肌两肌腹之间。
【取法】俯卧,小腿用力,后面肌肉明显隆起,中央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承,承受也。筋,肝所主的风也。承筋名意指膀胱经的上行阳气在此化风而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足下部各穴上行的阳热之气,至本穴后为风行之状,故名承筋。
属足太阳膀胱经,主治腰背痛,小腿痛,膝酸重,痔疮,霍乱转筋,及腓肠肌痉挛,下肢麻痹等。
《针灸甲乙经》:“寒热篡后出、瘛疭、脚腨酸重、战栗不能久立、脚急肿、跗痛筋足挛、少腹痛、引喉嗌、大便难,承筋主之。大肠实则腰背痛、寒痹转筋、头眩痛,虚则鼻衄癫疾、腰痛,溅溅然汗出,令人欲食而走,承筋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