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神汤官网

脾阴虚

脾阴虚,指脾精不足。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各部的濡养,有赖脾气散精输布。若胃阴虚,或脾虚不运,阳损及阴,或饮食营养不足,均可使脾气散精无源而致本证。


临床表现

低热,不思食,或食入难化,腹胀,四肢无力,肌肉萎缩,口渴心烦,身时烘热,面色姣白,但两颧潮红,大便溏薄,小便频数,唇舌红赤,脉虚细数等。


病因

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恣食肥甘,湿郁化热,损伤胃阴;或肺津不足,痨瘵阴亏,子盗母气,耗伤脾阴;或汗吐大泄,医者误治,耗伤脾胃阴津。


脾阴虚和脾阳虚

脾阳虚,阳虚生外寒,故形寒肢冷,腹中冷痛,食入运迟。

脾阴虚,阴虚生内热,津伤则化燥,故颧红,口渴,心烦,脉细数,唇舌红。


脾阴虚和胃阴虚

脾阴虚,则腹胀便溏。

胃阴虚,则纳呆或饥不欲食,干呕作呃,口干咽干,脉细数。

常用方药

1、《慎柔五书》养真汤

山药、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莲肉、白芍、五味子、麦冬、黄芪。

《慎柔五书》曰:“用四君子加山药引脾经,单补脾阴,再随所,兼之证而用之,俟脾之气旺,旺则土能生金,金能化水,水升而火降矣。”

2、《不居集》中和理阴汤

山药、党参、扁豆、莲肉、老米、燕窝。

方中人参大补五脏之阳面不燥,燕窝大补脾胃之阴而不腻;佐以山药、扁豆健脾;加以莲肉、老米养胃。配合成方,共奏补气健脾,滋阴养肺之功。

《不居集》曰:“古方理脾健胃,多偏胃中之阳,而不及脾中之阴,然虚损之人为阴火所灼,津液不足,筋脉皮骨皆无所养,而精神亦见赢弱,百症从生焉。”

3、《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六神散

山药、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扁豆。

本方由四君子汤合山药、扁豆、姜(后加)、枣(后加)组成,药性平和。若脾胃气虚,舌苔白腻者,白术可易为苍术以增强运脾除湿之力;大便稀溏,口泛清涎者,加煨姜、益智仁以温运脾阳;纳少、脘胀者,加砂仁、木香理气醒脾;兼有消化不良者,加焦山楂、炒麦芽消食开胃;平素体弱易感风邪者,加黄芪、防风。

4、《圣济总录》山芋丸

山药、党参、白术。

山药滋补脾阴;党参和白术滋补脾阳。


以上诸方中常用药物“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即四君子汤,用以益气健脾外,Z主要的有山药、扁豆、莲肉。


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之功效。《医学衷中参西录》:“山药能滋阴又能利湿,能滑润又能收涩。是以能补肺补肾兼补脾胃。”


扁豆,味甘,性平,归胃、脾经,具有健脾、和中、益气、化湿、消暑之功效。《雷公炮制药性解》:“主补脾益气,和中止泻。醋制能疗霍乱转筋。解酒毒及河毒,一切草木毒。”、“皆与脾家相得,宜独入之。”《玉楸药解》:“扁豆性甘平敛涩,补土治泄,亦良善之品也。”、“用白者佳。”


莲肉,又被称为莲子,味甘、涩,性平,归脾经、肾经、心经,养心,益肾,补脾,涩肠,治夜寐多梦,遗精,淋浊,久痢,虚泻,妇人崩漏带下。《本草纲目》:“莲之味甘,气温而性涩,禀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土为元气之母,母气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久视耐老,此其权舆也。昔人治心肾不交,劳伤白浊,有清心莲子饮;补心肾,益精血,有瑞莲丸,皆得此理。”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胃气弱则不能纳,脾阴亏则不能消,世人徒知香燥温补为治脾虚之法,而不知甘凉滋润益阴之有益于脾也。”

《血证论》:“李东垣治病,以气为主,故专主脾胃。然用药偏于刚燥。不知脾不制水固宜燥,脾不升津则宜滋。”


可见滋补脾阴,必须用滋阴甘凉之品,取其甘以补脾,润以益阴,滋而不腻,运而不燥。


食疗

脾阴虚患者,要注意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以清淡饮食为主,避免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可以适当进食滋阴的食物,如常见的山药、莲子肉、薏苡仁、木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1. 山药沙参麦冬扁豆粥

配方:沙参,麦冬各10克,干山药,白扁豆15克,大米50克

做法:先将沙参麦冬加水煮20分钟,取汁将大米,山药,白扁豆煮成粥食用。

功效:滋阴健脾。

2. 滋阴猪骨汤

配方:生地、北沙参、麦冬、石斛各6克,猪脊骨250g

做法:

1、猪脊骨汆水,撇浮沫,捞出备用;

2、药材装进药袋,与猪脊骨一同倒入锅;

3、加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炖1.5小时;

4、出锅前,加点食盐调味即可。


艾灸

可以灸:足三里、复溜、内廷、太白。


联系我们

山东真谛之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400-6813-199 quanshenta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