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之如饴:饴糖
饴糖是我国古代制作Z早、食用和药用Z为广泛的人工糖类,古人称之为“饴”或“饧”。很长时间,制作饴糖为中国古人特有的甚至是W一的获取甜食的方式。
分类
根据质地的不同,饴糖主要分为软饴糖和硬饴糖。软饴糖又称“饴”、“胶饴”,多为药用,硬饴糖又称“饧”“糖”,多为食用。晋代医家陶弘景称:“方家用饴,乃云胶饴”。
制作
古人制作饴糖时,先将小麦培育发芽,然后将富含淀粉的植物种子稻米、黍米或高粱蒸熟。然后将麦芽切碎,与蒸熟的米充分搅拌,留置发酵。麦芽中的生长酶会将植物种子中的淀粉分解成双糖,发酵容器中就会逐渐出现液体糖水。放置一定时间,将残渣捞出,留下稀汤甜水。将稀汤煮熬浓缩,就会得到一锅糖稀,继续熬煮,就变成胶饴乃至坚硬的固体。
北魏《齐民要术》,对古法制饴作了详细介绍,其工艺主要包括制蘖、蒸米、混合、糖化发酵、熬糖五个流程,大意是将米类浸渍蒸熟后,加入麦芽使之发酵,再加水煎熬,溶出糖分浓缩,即成饴糖。那时,饴糖有黑、白、琥珀青等外观色泽。唐代《四时纂要》记载,生产白饧和黑饧要用小麦芽,制备琥珀青饧要用大麦芽。
药用
药用饴糖须用糯米作原料。糯米味甘性温,归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之功效;而麦芽萌发,与肝木升发之气相通,可宣通肝气郁结。因此,饴糖就有麦芽行气解郁、糯米养护“脾胃”的双重功效。
饴糖药用,ZZ名且ZY效验的经方,是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所创的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大建中汤。
值得重视的是,饴糖好处多多,但不可滥用,饴糖性温,属土而成于火,火发湿中之热,过用则能动火生痰,中满不宜用。呕家勿用。
食用
果糖对人体的损害很大,过多食用会诱发肥胖、痛风、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健康问题。麦芽糖不含果糖。古人制作的麦芽糖不含果糖,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