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
三伏贴是在三伏天时中药贴敷治病的方法,是中医实践医学、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一种疗法。《张氏医通》 : “冷哮灸肺俞、 膏肓、 天突, 有应有不应。 夏月 三伏中, 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 延胡索一两, 甘遂、 细辛各半两, 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 杵匀, 姜汁调涂肺俞、 膏肓、 百劳等穴。 涂后麻瞀疼痛,切勿便去。 候三炷香足, 方可去之。 十日后涂一次, 如此三次病根去矣。 ”这就是现在广泛使用的“三伏贴” Z详尽的记载。
作用原理
利用“三伏”天炎热气候,敷以辛温,逐痰、走窜、通经平喘药物,可以提高药物效能,达到温阳利气,驱散内伏寒邪,使肺气升降正常,温补脾肾,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
具体做法
三伏天,根据所要预防的疾病,选取玄胡、白芥子等多味中药按比例研末,用姜汁调成膏状,用胶布将块状药膏贴于穴位上,以达到灸治的效果。
注意事项
中药敷贴后2~4小时,有的人会有刺痒的感觉,这是药物渗透入表皮后的一种自然反应;还有人会出现红、肿、热、痛,如皮肤出现水疱,应注意保护好创面,防止感染,起疱后一定不要搔破,少量小的水疱可等待其自行吸收,大水疱可用消毒针头刺破抽液,外涂5%碘伏液,宜暴露,避免覆盖患处。
孕妇、年老体弱、2岁以下的孩子以及皮肤过敏等患者应慎用或禁用。皮肤长有疱疖或破损,或患有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急性咽喉炎等疾病者,都不宜用三伏天灸贴敷治疗。
敷贴期间应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不要贪凉,不要吃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如牛肉、鸭肉、鹅肉、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禁食海鲜、虾等易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