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神汤官网

怎么艾灸才算是“灸透”

古医有“灸法效如桴鼓”的说法,认为艾灸就像敲鼓,一敲即响。显然,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必须建立“灸透”的基础之上。


什么是“灸透”?

所谓“灸透”,就是在艾灸时,穴位处于“打开”的状态。这样,艾火的热力和药性才得以通过穴位和周边的皮肤渗透进身体,而不仅仅浮在皮肤表面。

《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曰:“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火足”就是灸量到位,“气到”就是气至而Y效。

灸感

在做艾灸时感知的一种气的变化。根据不同的体质可以表现为:酸、麻、胀、痛、痒、冷、热、风、寒、凉。

《备急灸法》:“灸罢二穴……其艾火即随流注先至尾闾,其热如蒸,又透两外肾,俱觉蒸热,移时复流足涌泉穴,自下而上,渐渐周遍一身。”

《中国针灸学词典》中提到:“灸感的传感有时呈现弥散状扩散,有时呈线状传递,可扩散到整个上肢或下肢,乃至全身。感传所到的部位可见微汗,有时可见肌肉跳动以及某些脏腑器官的功能活动,如胃肠蠕动、鼻腔通畅等。”


时间控制

古人施灸用量的一般规律是:地处南方,夏日温热,老少赢弱,头面四肢,或外感新病,病情轻浅,灸之宜少;地处北方,冬季天寒,年轻体壮,胸背腹部,或内伤久病,病情深重,灸之宜多。

施灸数量,原则上要足,以火足气至适度而止,还应根据患者的体质与年龄施灸部位、所患病情等因素确定灸量。

1. 主穴时间长,配穴时间短

如腰酸背痛,可以艾灸肾俞和委中。肾俞为主穴,单穴各灸30分钟-1小时。而委中作为辅助,单穴各10分钟。

2. 腰腹时间长,四肢时间短

如果四肢穴位在艾灸时取得了良好的灸感,也可延长时间

3. 疾病时间长,保健时间短

4. 间接灸时间长,直接灸时间短


《黄帝内经太素》:“灸而过此者,得恶火,则骨枯脉缋……灸法亦须量人少长、大小、肥瘦,气之盛衰,穴之分寸,四时寒温,壮数多少,不可卒中失于常理。故壮数不足,厥疾不瘳;若过其限,火毒入身,诸骨枯槁,经脉溃脓,名为恶火之病。火无善恶,火壮伤多,故名恶火也。”

现今使用的艾条和艾炷规格不一,导致剂量的控制无法标准化。灸量也应随病情发展而变化,灵活运用,知常达变。


联系我们

山东真谛之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400-6813-199 quanshenta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