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养生家陈直 七法养七气
宋代养生大家陈直在《寿亲养老书》中提出养气七法:“一者,少语言,养真气。二者,戒色欲,养精气。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咽津液,养脏气。五者,莫嗔怒,养肝气。六者,节饮食,养胃气。七者,少思虑,养心气。”
少语言,养真气
真气又叫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说话过多,人处于亢奋状态,气血上冲,代谢加速,消耗肺气,影响呼吸器官的正常功能,容易疲乏无力,气短没精神,中医称之为耗气伤神。
戒色欲,养精气
《黄帝内经》曰:“夫精者,身之本也。”精与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密切相关,因此,保精护肾是强身的重要环节。精乃肾之主,房事过度会泄掉人的精气,伤及肾精,耗散精气,进而伤及其他脏腑,影响身体健康。
薄滋味,养血气
薄滋味是指多食蔬菜、瓜果、清淡素食类,少食肥肉、烈酒、辛辣、油膘之品。贪图膏梁厚味,嗜食美酒佳肴,整天大鱼大肉,无所顾及,必损身体。少吃荤食不贪味,饮食五味不要太过。
咽津液,养脏气
唾液在中医上来说叫做“津液”,从养生角度来说叫做“ 金津玉液”,在中医眼中,它宝贵得不得了。自古就有“ 津液乃人之精气所化”的记载,认为 经常吞咽唾液可以濡润孔窍,和脾健胃,滋养五脏,滑利关节,补益脑髓,达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莫嗔怒,养肝气
肝为将军之官,性喜顺畅豁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指大怒导致肝气上逆,血随气而上溢,故伤肝。证见面赤、气逆,头痛、眩晕,甚则吐血或昏厥卒倒等。
节饮食,养胃气
《黄帝内经》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黄帝内经》中教人“养生三有”:“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作有序。”养胃气关键在于饮食有节制,均衡营养,合理搭配,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进食要规律,要按时按量吃饭,吃饭要细嚼慢咽等)。
少思虑,养心气
心气一般是指心脏的功能活动,在现代也可以具体指心脏促进血液循环的功能。心气不足会导致一系列疾病。人的思想容易消耗,容易悲伤。《灵枢》曰:“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