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神汤官网

脾为“后天之本” 足三里有凹陷或预示脾虚

穴位辨脾脏健康

《黄帝内经》曰:“实则必见,虚则必下”。身体上的许多实证和虚证,都会在穴位上出现凹或凸的变化。脾虚的明显凹点是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

属足阳明胃经经脉的合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又称为外侧膝眼,髌骨与髌骨下方的韧带外侧凹陷内)下三寸,距胫骨前后一横指(中指)处。

取穴技巧:正坐,屈膝90°,手心对髌骨,手指朝下,无名指端处即该穴。

功效:健脾和胃、扶正祛病。

主治:急慢性胃炎、胃溃疡、神经痛、胸中瘀血。

摸足三里发现凹陷时,通常提示有脾气虚问题,常伴有腹胀腹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腹泻便秘等症状。

灸足三里,调理脾虚

灸法:两侧足三里,每穴各灸20分钟,隔日一次或每日一次。

除了足三里,也可艾灸或点揉中脘穴、脾俞穴、太白穴、阴陵泉、三阴交等穴,养脾健脾祛湿。


按摩足三里

中医针灸歌诀云:“若要安,三里常不干”。意思是说,若要使身体安康强健,就得经常灸足三里穴。国外医学界也将此穴称为“保健穴”、“长寿穴”。因此经常按压足三里穴能调节胃液分泌,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并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延缓衰老。

具体做法:

1. 拇指与食、中指相对,右手拇指按于右侧足三里穴,先顺、逆时针各揉按32次;然后换手,同样揉按。

2. 临睡前取仰卧姿势,或先将左足的外踝,压在右小腿的足三里穴上,进行按摩。每次约按压10多分钟,穴位处往往会产生酸胀、重麻等感。个别有经络敏感的人还会产生酸麻向上或向下传导的感觉。如果胃部、腹部不舒服,胃腔部发胀或疼痛,经按压足三里穴后,即能缓解。

3.捶足三里,用两手小指的指关节头(拳心向上)捶足三里,捶时胫骨前肌有明显的酸胀感,对防治肠胃病和伤风感冒有良好的作用。


八段锦中的“调理脾胃臂单举”

具体做法为:端身站好,两腿膝盖稍微弯曲,两只手掌心向上,捧在小腹前;左手翻掌,往上举,右手翻掌向右胯的旁边按;两掌一上一下撑开,同时两腿站直,把整个身体拉伸开;一次维持2秒即可,两手回到原来的状态,合于小腹前,全身放松;一套完成后,换为右手来一遍,重复30次。需要注意的是,手臂上举时要缓缓吸气,小腹微收,而手臂下落时要慢慢呼气,小腹微松。


联系我们

山东真谛之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400-6813-199 quanshenta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