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打哈欠与打喷嚏
呵欠
呵欠,又称欠、欠伸、呼欠。指自觉困倦时不自觉地张口深呼吸的表现。自觉困乏而伸腰呼气,常发生在过度疲劳时。如经常呵欠,称数欠,为肾精亏虚、肾气不充、精不养神的表现。早晨起床后或者久坐后打哈欠,是要使自己迅速清醒过来,振作精神。发困或入睡前打哈欠,则表示大脑皮质的活动将进入抑制状态。
喷嚏
喷嚏和咳嗽一样是人体的一种防御性呼吸反射。打喷嚏是人体升起阳气的,排除阴晦的自然反应,阳气不足,外寒入侵,一直打喷嚏就是身体不断尝试将阳气发散出来解表驱寒,这也是为什么感冒了人们总爱打喷嚏的缘故。从公共卫生的角度而言,喷嚏又是一些传染性疾病的“罪魁祸SHOU”,因此,打喷嚏时Z好用手帕在口鼻前或者用肘部轻轻挡一下。
文献
中医认为呵欠与喷嚏是相对应的一组症状,其病机应当是相反的。就阳气的升降而言,前者趋于向下,而后者趋于向上。
《黄帝内经灵枢·口问》:“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者主上,阴者主下。故阴气积于下,阳气未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泻足少阴,补足太阳。……阳气和利,满于心,出于鼻,故嚏。补足太阳荥、眉本,一曰眉上也。”
《医碥·欠嚏》:“呵欠者必伸腰,故又名欠伸。……此从阳之阴,由动入静之机也。……鼻为肺窍,痒为火化,(火甚则痛,微则痒也。)火干于肺,发于鼻,故痒而嚏也。或以物扰鼻亦嚏者,扰者亦属火也。或视日而嚏者,太阳火曜于目,热气内通于鼻,痒而嚏也。仲景云: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即伤风浅证,风在皮毛,郁其阳气于肺,气盛化涕以出,郁勃而嚏也。色和,谓病浅耳。)可见嚏由气盛,郁勃使然,故阳虚者无嚏,得嚏则为佳兆。”
《医学纲目》:“肾主欠嚏。经云:肾为欠为嚏是也。运气欠嚏有三:一曰寒。经云:太阳司天,寒气下临,心气上从,寒清时举,鼽嚏喜悲数欠是也。二曰火。经云:少阳司天之政,三之气,炎暑至,民病嚏欠是也。三曰湿郁其火。经云:阳明司天之政,初之气,阴始凝,民病中热嚏欠是也。”
“泻足少阴、补足太阳”:指泻足少阴之照海穴,补足太阳之申脉穴。《灵枢.注证发微》:“以足少阴肾经有邪,故不能寐。宜泻其照海穴;阳跷虚,故多欠,宜补足太阳膀胱经申脉穴。”
《证治准绳》:“泻足少阴,补足太阳。针灸欠伸有二法:此其一也。其二取胃。经云:胃足阳明之脉,是动则病振寒,善伸数欠,视盛、虚、热、寒、陷下调之也。”
《张氏医通》:“《内经》、《金匮》,虽有嚏欠之因,却无方药主治。守真以伤风有嚏为轻者,其人阳气和利,虽有风邪,自能随气鼓散,可无藉于汤药也。于此有人素蕴湿热,加以客邪,鼻塞不闻香臭……取钟乳专温肺气之品,助以人参温中,黄芪实卫,鹿茸固髓,黄牛脑和丸,空腹服三十丸,饵及两月,数年之病,随手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