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神汤官网

“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生长迟缓”四项食养指南发布,体现中西医并重

为发展传统食养服务,预防和控制我国人群慢性病发生发展,1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年版)》《成人高血压食养指南(2023年版)》《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食养指南(2023年版)》《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等4项食养指南。

该4项食养指南旨在发挥现代营养学和传统食养的中西医优势,将食药物质、新食品原料融入合理膳食中,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提供食谱套餐示例和营养健康建议,提升膳食指导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点击查看《通知》相关附件

0.png


高脂血

1.png

高脂血,属于中医学的“血瘀”“痰湿”“脂膏”等范畴,病因在于饮食不节、嗜食油腻甘甜、醇酒厚味、情志失调、过逸少劳等,造成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体内液体代谢失常,形成瘀血、湿浊、痰凝等病理产物,Z终致病。该病属于本虚标实之证,以痰瘀为标,正虚为本。

长期过量食用油腻和甘甜的食物能够使人产生内热、胸腹胀满,导致肥胖,引发各种疾病,高脂血症人群尤应注意。饮食不可过烫、过凉,要做到寒温适中,规律进食,勿饥饱不均。

1a.png


高血压

2.png

高血压,属于中医学的“眩晕”“头痛”等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胀、头痛,或头重脚轻,或如坐舟车,常伴耳鸣心悸,血压升高。中医认为高血压病的发生与五志过极、年老体迈、饮食不节等有关,其发病与五脏相关,但主要病位在心、肝、脾、肾,病性有实有虚,临床多以虚实夹杂为主。

饮食贵在“不伤其脏腑”,采取Y效合理的中医食养对高血压有辅助预防和改善的作用。“辨体施膳”是中医食养的基本原则,应针对高血压的不同证型给予相应的饮食。

2a.png


糖尿病

3.png

糖尿病并不属于中医疾病范畴,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中医大多将其视为消渴症之一进行治疗。消渴症依据症状发生部位的不同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类。所谓上消,即指患者临床症状以口渴为主,中消患者多表现出饮食过量、大便干燥的胃热症状,而下消患者则表现出尿频、腰部疼痛症状。以阴虚燥热为主,过食肥甘等为患,临床用滋阴之品清热养阴,或者健脾益气等来达到治疗作用。

高血糖并不等同于糖尿病。高血糖是血液中血糖超标,而且临床没有任何临床表现或者症候群,从根本上来说它并不是糖尿病。尿糖是高血糖的并发症,临近消渴病的状态,“三多一少”是临床诊断依据。

3a.png


生长迟缓

4.png

中医认为儿童“脾常不足”,脾胃功能全而未壮,因喂养不当、饮食失节、食欲不振、厌食、饮食积滞、挑食、偏食、节食等问题,易出现受纳、腐熟、精微化生转输等方面的异常。脾胃和肾功能强弱与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以健脾增食为食养总则,根据不同症状,采取不同食养方法。注意食补不能太过,以防阻滞脾胃。出现兼证时,要在调理脾胃基础上兼顾他脏。要因人制宜进行食养,针对不同证型,膳食中加入适宜的食药物质,丰富儿童青少年食谱,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4a.png


联系我们

山东真谛之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400-6813-199 quanshenta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