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神汤官网

十二经络的走向、交接规律、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

十二经络,经络分类名。指十二经及其脉络。《灵枢·本输》:“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灵枢-经脉》:“黄帝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雷公曰:何以知经脉之与络脉异也?黄帝曰: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见者,皆络脉也。”

人体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六条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和胸腹,上肢内侧是手三阴,下肢内侧是足三阴;六条阳经分布于四肢的外侧和头面、躯干,其中上肢外侧是手三阳,下肢外侧是足三阳。


十二经脉走向 歌诀:

手之三阴脏内手,手之三阳手外头。足之三阳头外足,足之三阴足内腹。


十二正经的交接有以下规律:

1、相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指端和脚趾端衔接

手厥阴心包经在无名指端与手少阳三焦经交接,手少阴心经在小指端与手太阳小肠经交接,手太阴肺经在食指端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

足少阳胆经在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与足厥阴肝经交接,足太阳膀胱经在足小趾与足少阴肾经交接,足阳明胃经在足大趾与足太阴脾经交接。

2、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交接于目外眦。

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交接于目内眦。

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交接于鼻旁。

3、手、足阴经在胸部相接

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交接于肺中。

足少阴肾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交接于胸中。

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于心中。

歌诀

阴阳脏腑表里求,交接分布阴阳处。注肺大胃脾心小,膀肾包焦胆肝流。


经络的表里关系

十二正经是气血流注的通路。手足三阴三阳经脉,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合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即:太阴—阳明,厥阴—少阳、少阴—太阳。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为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为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为表里;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为表里;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为表里;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为表里。

凡具有表里关系的经脉,均循行分布于四肢内、外两个侧面的相对位置,并在手或足末端相互交接。

十二正经的表里关系和脏腑的表里关系是一致的。六阳经配六腑为表,六阴经配六脏为里。如此组成六组经脉的表里关系,六阳经属腑络脏,六阴经属脏络腑。

由于脏属阴、腑属阳,脏在里、腑在表,一表、一里,一阴、一阳相互配合,构成了脏腑的关系。如手阳明经 ,为大肠经,属大肠;相表里的手太阴经,为肺经 ,络肺。是谓,肺与大肠相表里。


1312181012f91b7629aaa64f47.jpg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流注,是人身气血流动不息,向各处灌注的意思。经络是人体气血运动的通道,而十二经脉则为气血运动的主要通道。

气血在十二经脉内流动不息,循环灌注,分布于全身内外上下,构成了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又叫十二经脉的流注。其流注次序为: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这样就构成了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十二经脉整体循行系统。

歌诀

肺寅肠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膀申肾酉心包戌,焦亥胆子肝丑通。


联系我们

山东真谛之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400-6813-199 quanshenta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