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艾条是用棉纸包裹艾绒制成的圆柱形长卷,艾条主要用于艾灸。艾灸是中国Z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中药外治法,可温经散寒,行气血,逐寒湿,适用于风寒湿痹,肌肉酸麻,关节四肢疼痛,颈椎病等症。
艾条的发明和推广使用,不过大约一百年的历史。灸法无古今,其起效的根本在于“气至而Y效”,其中便包含了气至病所,却不限于气至病所。古今灸法的异同,表现形式是一个直接灸,另一个艾条悬灸。
窦材,宋代,绍兴人,著《扁鹊心书》三卷。他主张“保命之法,灼艾D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又说:“医之治病用灸,如做饭需薪。”把灸摆在各种治法之上。《扁鹊心书》说:“人于无病之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食窦穴)、中院,……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腕,可防病摄生”。
艾条的作用
·安神助眠,帮助缓解压力。
·祛风散寒、扶正祛邪、温经通络。
·有助于缓解宫寒、经痛等虚寒疼痛。
·保养脾胃,改善消化不良等症状。
·预防感冒,增强免疫力
艾条的选择——以陈为优
俗语说:“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新艾中含有大量挥发油,气味辛烈,在施灸过程中燃烧快、火力强,因此多会使患者有灼痛感,而且艾灰易脱落伤及皮肤,不仅不能达到治疗效果,还可能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陈艾含挥发油少,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窜透皮肤,直达深部,经久不消,功效强劲,故有温而不燥、润而通经之功。
艾条是越“陈”越好吗?其实并非如此。日本针灸类著作《艾灸通说》有“艾,虽谓陈久者良,若出三年,口嚼气味俱脱者,慎勿用之”记载。意思是说如果陈年久艾已经什么味道都没有了,也就没有药效,不要用了。三年为佳,是古人长期经验的历史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