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降糖、降脂的几大保健穴
常按按身上的穴位,降压、降糖、降脂:
1、降压
1)大敦穴
如果患了高血压病,就要好好地利用我们人体自生的降压药——穴位来调理。有个穴位从古至今证明效果非常好,这就是大敦穴。
大敦穴位于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约2毫米处。大敦穴是肝经的井穴,“井”就是源头的意思,这个穴位为肝经上的D一个穴位,是和情绪密切相关的要穴。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病是以肝的疏泄功能失调导致的肝气郁结、肝阳上亢、冲任失调为特征。在中医学当中,肝阳上亢是导致血压升高的主要病因病机,而大敦就可以将这些阳气拉下来,这叫引血下行,是中医里面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因此,血压高时,可以按揉脚趾上的大敦来降压。
方法:正坐垂足,屈曲左膝,把左脚抬起放在座椅上,用左手轻轻握住左脚的脚趾,四指在下,大拇指在上,大拇指弯曲,用指甲尖垂直掐按穴位,有刺痛的感觉,先左后右,两侧穴位每天各掐按3~5分钟即可。
2)风池穴
脑后发线与耳垂齐平的凹陷处。可调理气血,常按能起到调节血压,预防中风的作用。
做法:用双手拇指按揉双侧的风池穴,呈顺时针旋转,一周为一拍,共需做32拍。
作用:清脑提神,明目降压。
3)人迎穴
属足阳明胃经,具有利咽散结的作用。
人迎穴在颈部,结喉旁开1.5寸,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此处有颈总动脉窦,为压力感受器,刺激后可引起降压反射,从而迅速降压。
做法:按压人迎穴,数5秒后松开,左右各做5次。注意按压时力度不要太大,能感到脉搏即可,两边穴位不能同时按压。
作用:快速降压。
2、降糖
1)然谷穴
我国古代记载Z早的治疗糖尿病的穴位,属足少阴肾经的荥穴,是肾经气血流经的部位。它的位置在足内侧,先找到足内踝尖,在其前下方可以摸到一块隆起的骨头,解剖学称之为舟骨粗隆,舟骨粗隆的下方就是然谷穴了。
方法:每天晚上洗完脚可以用拇指用力点揉这里,直到有明显的酸胀感为止。坚持每天按揉然谷穴,可以起到很好的降糖效果。
2)承浆穴
任脉与足阳明胃经的交会穴,是任脉末端的穴位,具有生津敛液、舒筋活络的功用。承浆穴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中医上有一种病称为消渴病,就是指口干渴而饮多,食多而消瘦,尿多和出现尿糖的一类病症,这就是人们常常所说的糖尿病。
而承浆穴就是主治消渴的,经常按压能够缓解干渴的症状。“承浆”穴不仅可抑侧糖尿病所引起的口渴,针对承浆穴给予直接刺激,还可以帮助防治糖尿病。
做法:用中指指尖放在承浆穴上,先左转,后右转,各按摩18—36次,可感觉口腔里涌出唾液。当唾液充满口腔时,将它分3次咽下,用意念送到丹田(肚脐关元穴),有助于缓解口渴多饮的症状。
3)大鱼际穴
人手掌正面拇指根部,下至掌根部分。伸开双手,看到手掌明显突起的部位就是大鱼际穴。而小鱼际穴与大鱼际相对,在小拇指下的突起部位。
血糖高、代谢异常的症状会反映在手掌外部,在小鱼际下方三分之一处,存在一条与手腕横纹平行的横纹,横纹越深就是暗示着血糖的代谢越不好。
用手部按摩刺激鱼际,可以清肺热,缓解高血糖导致的口干口渴症状。
做法:两手夹一个核桃,在大鱼际位置来回滚动;如果手里没有核桃,可以伸开手掌,让两个大鱼际互相碰撞。一日三次,早中晚各一次,每次100下。
3、降脂——天枢穴
中医认为,高脂血症是因饮食肥甘,膏粱厚味,嗜酒无度,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谷不化,生痰生湿,痰湿中阻,酿为本病。中医常用一穴按摩能帮助我们轻松燃烧多余脂肪,降低血脂。该穴就是天枢穴。
天枢穴属足阳明胃经,是手阳明大肠经募穴,位于脐旁两寸(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恰为人身之中点。该穴位临床主治:便秘、腹胀、腹泻、脐周围痛、腹水、肠麻痹、消化不良等症。具有减肥降脂的作用。
方法:两脚分开站立,与肩同宽,以食指、中指的指腹按压天枢穴,在刺激穴位的同时,向前挺出腹部并缓慢吸气,然后上身缓慢向前倾呼气,反复做5次。两腿并拢坐于椅上,按压天枢穴,左腿尽量向上抬,然后收回,换右腿上抬、收回为1次。反复做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