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时的几个误区
炒菜时一些不经意的习惯,不仅会让食物营养大打折扣,有的甚至还会给健康埋下隐患。
1、水不沥干就下锅
炒菜时食材如果不沥干水分,和油接触的一瞬间剧烈迸溅,很快发生汽化,会变成很多细小的微粒,以致于PM2.5的值比油炸还高。吸入这些细小的颗粒物可能对肺造成损伤。
2、油冒烟后才下锅
油冒烟时温度一般已经达到200℃以上了,其中的维生素E、磷脂、不饱和脂肪酸等在高温后很容易被氧化,蔬菜中的营养素可能被破坏。
一般来说,五六成热的油就可以炒菜了,建议准备一根筷子伸进油里,四周有小气泡冒出来时就说明油温可以了。
3、炒完一个菜不刷锅
这样锅表面会附着油脂和食物残渣,当再次高温加热时,可能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而且也更容易粘锅。
4、做完饭立刻关油烟机
不少人做完饭后就关掉了油烟机,但其实油烟还没有完全散尽,有害物质依然存在。建议做完饭后继续开10分钟再关,油烟就大大减少了。
5、陈醋和精盐乱放
在做醋熘土豆丝,以及酸辣绿豆芽的时候可以放点陈醋调味,但是如果在炒青菜的时候就不要放陈醋了。
将青菜炒至断生再放精盐。精盐放多的话,可加入适量白糖补救。
6、炒菜随便加水
水分含量比较多的素菜可以不用放清水的。但是我们在炒土豆以及炒山药的时候,因为它们本身的淀粉含量大,在炒制三分熟时加水润锅底,就不会造成干锅现象了。
7、反复淘米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凉水淘米,根据大米的精度来确定洗多少次。不可反复的搓揉,会把营养破坏掉。
8、放很多调料
酱油要少吃,可以用耗油代替,味精、鸡精可以适量,葱蒜那些可以吃,调味品还是尽量少吃。
9、饭菜煮太烂
一般来说,蔬菜类食物用时可少些,根茎类、肉类食物用时多些,这样才能做出软硬适中的食物,老人吃硬度适当的食物,不仅可以锻炼咀嚼能力,还能帮助肠胃更好地吸收食物中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