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神汤官网

秋分到 养生防凉燥

一叶落平分秋色,万物收岁月无恙。

不与日月争长短,惟愿时光以温柔。

秋分 | 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为“半”之意。


秋分习俗

秋分是秋收与秋种的季节,民间流传下很多习俗:用不包心的汤圆粘雀仔嘴,挨家挨户送秋牛图,祈求庄稼丰收,不违农时。

秋分这天,人们候南极星,盼长寿。走进田野,采秋碧蒿做秋汤。秋汤灌脏,洗涤肝。

每年秋分,人们都做“竖蛋”试验。玩法简单易行、富有趣味:挑选一个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固然失败者颇多,但也有人“挑战”成功。

33.jpg

秋分养生 

由于秋令气候温凉有异,故而外燥有温燥和凉燥。以时令节点为分界,白露为温燥,秋分为凉燥。凉燥属次寒、小寒。肺气不宣,津液不布,聚而为痰。症见头痛恶寒,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舌苔薄白。此时节防凉燥,要温润止咳。

秋分养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面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昼短夜变长,应顺应天时,宜早睡早起,身体方健康。

秋分动静结合,动可强身、静可养身,动静结合可达身心康泰之效。

自古逢秋悲寂寥,调整心态,安神守志,开阔心胸,舒放情志,惬意度秋。

饮食方面,适合吃些偏温的食物,如杏仁、淮山、山芋、板栗等。萝卜也是缓解凉燥的“好帮手”。白萝卜性甘、平,味辛,归肺脾经,具有下气消食、润肺化痰,通便等功效,对消化不良、便秘、咳嗽痰多等病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因其色白,属金,入肺,故有利润燥。胡萝卜味甘、性平,入肺、脾经。具有消食通便,润肺化痰,补肝明目,清热解毒等功效。能治疗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咳喘痰多、视物不明、夜盲症、便秘等病症。因白萝卜、胡萝卜都入肺经,都有润肺化痰的功效,因此对凉燥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叩齿吞津保健法”是传统中医重要的养生术之一。古人认为“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强则齿健;反之叩齿能强肾壮骨。

肺与秋气相通应,同时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秋分穴位养生仍以“补养肺气”为原则,推荐养生穴位:肺俞穴和大肠俞穴。


联系我们

山东真谛之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400-6813-199 quanshenta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