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 气形之先觉者
元·戴表元《冰谷记》(节选):“天地之间,得气之最先,流动有形而最多者莫如水。水之动于气形,其自有而无者为云,自无而有者为霜、为雪、为电,至于为冰,极矣,而皆水矣。……冰,人之遇之而不惊,有之多而不厌苦。当其时之宜(应该)有而适无,则国无以为礼,而史官书之以为阙。且其为物生于气之本无而不浮,寄于形之自有而不滞。清而不伤,坚而不刿(割伤)。明至于可鉴,而能深沉以藏纳;严至于使人憯(古同‘惨’)切 凛栗(遭受酷寒而颤抖),而潜阳内敷以发物。可以蠲烦热,可以爽滋味,可以却污秽,可以消疾疠。盖天地之精祥,而气形之先觉者也。”
冰礼
《周礼》:“有冰人,掌斩冰,淇凌。注云:凌,冰室也。其事始于此。”周朝的贵族,常常使用冰来招待宾客。
“祭祀供冰鉴”冰鉴,是一件双层器皿,方鉴内套一方壶,鉴、壶壁之间装冰,在壶内冰镇米酒、保鲜食物。
冰
退热消暑,解渴除烦。
《日用本草》:“解烦渴,消暑毒。”
《本草纲目》:“伤寒阳毒、热甚昏迷者,以冰一块置于膻中,良。亦解烧酒毒。”
《医林纂要》:“凡天行热毒,伤寒阳毒,阳明壮热,以至神气昏迷者,置冰块心胸间,即可清醒。不可过食。冰过食反伤阳,命火以衰,脾胃不能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