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神汤官网

张仲景、李东桓、朱丹溪

清·王懋竑《白田杂著》:“昔汉张仲景著<伤寒论>,为医学之祖,然其言专为冬时正伤寒而设,其于春温夏热之异,内伤外感之辨,未之及也。刘河间出,而发明温暑之不可与伤寒同治;李东垣出,而发明内伤之症与外感相似而绝不同。至朱丹溪更发明西北方多正伤寒,东南方少正伤寒,而治法迥别,其论益以精晰矣。……李东垣曰:「内伤者极多,外感者间有之。」又曰:「初非伤寒,以调治差误,变而似正伤寒之症,乃药之罪也。」朱丹溪曰:「伤寒、内伤者十之八九,总以补元气为主。」又曰:「凡症与伤寒相类者极多,皆杂症也。初有感冒等症,不可便认作伤寒妄治。」西北二方极寒肃杀之地,故外感极多;东南二方,温和之地,外伤极少。杂病亦有六经所见之症,故世俗混而难别。观李、朱二先生之言,诚发伤寒论之所未及,而为仲景之功臣矣。”

《明医杂著》: “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元素,杂病用丹溪。”

张仲景

东汉末年医学家,建安三神医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医圣”。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


李东垣

金元四大家之一,创立“内伤脾胃学说”,被称之为“补土派”,补中益气汤算是代表方。内伤,主要指因饮食不适、过度劳累、忧虑或悲伤等原因引起脏腑虚损。


朱丹溪

金元四大家之一,“滋阴派”的创始人。尤善于治疗杂,素有“杂病宗丹溪”之说。精于气、血、痰、郁之证的辨治。人之饮食失宜、七情之偏、五味之厚、劳逸失当皆易形成停痰瘀血,积而成疾流于全身各处而发为各种杂病。

《明医杂著》:“丹溪先生治病,不出乎气、血、痰,故用药之要有三,气用四君子汤,血用四物汤,痰用二陈汤。又云久病属郁,立治郁之方,曰越鞠丸……故四法者,治病用药之大要也”。

中医学的运用应随地域环境而有所变化,这即中医“三因制宜”原则中的“因地制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

《丹溪心法》论外感说:“《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内伤者极多,外感间或有之,有感冒等轻症,不可便认为伤寒妄治……西北二方,极寒肃杀之地,故外伤甚多;东南二方,温和之地,外伤极少,所谓千百而一二者也。”这里所说“外伤”即指寒邪所伤,认为在南方较为少见。


上一篇脏腑习气
下一篇筇竹

联系我们

山东真谛之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400-6813-199 quanshenta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