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神汤官网

孔子答鲁哀公 三非命

《孔子家语》:“哀公问于孔子曰:‘智者寿乎?仁者寿乎?’孔子曰:‘然。人有三死而非命也者,人自取之。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佚劳过度者,疾共杀之;居下位而上忤其君,嗜欲无厌而求不止者,刑共杀之;少以犯众,弱以侮强,忿怒不量力者,兵共杀之。此三死者,非命也,人自取之。’”

鲁哀公请教孔子:“聪明的人长寿吗?仁义的人长寿吗?”孔子回答:“是这样。人有三种死亡并非命中注定,而是咎由自取。起居没有规律,饮食不加节制,安逸或劳累过度,就会疾病丛生而丧命;身居下位却冒犯君主,嗜好欲望贪得无厌,索求不止的人,各种刑罚会使他丧生;以少数侵犯多数,以弱者侮慢强者,忿怒不合礼法,做事不自量力,各种兵器会令他丧命。这三种死法都不是命中注定的,而是人自己招致的。”

孔子同时提出了防止“三非命”的方法:“若夫智士仁人,将身有节,动静以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虽得寿焉,不亦可乎?”将身有节,就是生活起居要符合天地自然。动静以义,就是要做应该做的事情,符合法度。喜怒以时,个人的情绪要根据时势的发展而调节,不能失控。只要尊重、顺从每个人的本性,得到长寿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寝处不时,饮食不节,佚老过度” ,即《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言“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的反面例子。


清代石天基《长生秘诀》云:“善养生者,当以德行为主,而以调养为佐,二者并行不悖,体自健而寿命自可延长。”《论语·雍也》:“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提出“仁者寿”的思想。仁者之所以能够长寿,是因为他们在道德上有较高的修养。《礼记·中庸》:“故大德……必得其寿。”将身有节,动静相宜,喜怒有常,故能气血和畅,脏腑协调,寿命自可延长。


下一篇宴息

联系我们

山东真谛之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400-6813-199 quanshenta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