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一惟清,于万斯宁
《老子》:“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王弼 注:“一,数之始而物之极也,各是一物之生,所以为主也。物皆各得此一以成。”
宋《乐庵语录》:“或问:如何是天得一以清?先生曰:夫物不一而各有其一。如日月之照临,星辰之辉粲(光彩),风雷之鼔舞,雨露之渗漉(液体向下滴流),各有其一而不相乱。天惟得此不一之一。是以清净无为而化。推此言之,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亦只是这个道理。”
南北朝庾信《周祀圜丘歌·皇夏》:“得一惟清,于万斯宁。”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谓“得一”,即顺应自然、与天合一。
《吕氏春秋·论人》:“无以害其天则知精,知精则知神,知神之谓得一。凡彼万形,得一后成。故知一,则应物变化……”君主“论人”,Z好的方法是“反诸己”。没有什么危害自己的天性,就能够知道事物的精微;知道事物的精微,就能够懂得事理的玄妙;懂得事理的玄妙就叫作得道。那万事万物,得道而后才能生成。懂得得道的道理,就会适应事物的变化。何谓反诸己呢?“适耳目,节嗜欲,释(舍弃)智谋,去巧故(伪诈),而游意乎无穷之次,事心乎自然之涂(同‘途’)。”无穷之次,指道家所推崇的虚无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