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榆、大黄、冰片 轻度汤火伤
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告诫:“凡火烧损,慎以冷水洗之,火疮得冷,热气更深转入骨,坏人筋骨,难瘥(愈)。”如果用冷水处理,惟恐热毒深伏于内,寒气束滞在外。
轻一点的只须外治,用地榆、大黄等量,冰片少许研末,香油调敷。
大黄
味苦,寒。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
《全国中草药汇编》:“烧伤:大黄5斤,陈石灰7斤。先将石灰炒热后,再放入大黄,炒至石灰变桃红色,大黄变黑灰色时,筛去石灰,将大黄晾凉,研成细粉,撒在伤面;如只红肿,可将大黄粉调麻油或桐油外涂。冷天注意保温。”
地榆
味苦、酸,性微寒。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药物图考》:“调敷汤火伤,疳疮溃烂。”
民间有“家有地榆皮,不怕烧脱皮”的说法。地榆有收敛、生肌、抑菌,减轻烧伤、烫伤早期组织水肿,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保护创面等作用,兼有利水、防止休克作用。
《中药大辞典》:“一般适用于一、二度烧伤、烫伤病人。”
冰片
辛苦,凉。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
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治烫、烧伤:冰片10克,银朱(乃硫黄同汞升炼而成)5克,香油100毫升。先将香油倒入铝锅熬开,后把银朱、冰片放入,加热成红褐色,即成膏。将创面消毒后涂抹,一天一次。”
银朱,以水银、硫磺和氢氧化钾为原料,经加热升华而制成的硫化汞(HgS)。攻毒,杀虫,燥湿,祛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