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啖蔗 渐入佳境;蒸哀梨 大失本真
《幼学琼林》:“倒啖蔗,渐入佳境;蒸哀梨,大失本真。”
倒啖蔗
《晋书·顾恺之传》:“倒啖蔗,渐入佳境”晋顾恺之吃甘蔗,先吃上端,后吃下端,所以越吃越甜,指渐入佳境。
赵有志《学点辩证法》:“钢针难得两头尖,甘蔗不能两头甜。”在甘蔗的生长过程中,吸取的养料除了供自身生长消耗外,多余的部分就贮存起来了,而且大多贮藏在根部。所以甘蔗靠近根部Z甜,中间次之,尾稍淡而无味。
甘蔗,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和胃止呕,滋阴润燥。
哀梨蒸食
出自《世说新语·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刘孝标注:“旧语:秣陵有哀仲家梨甚美,大如升,入口消释。”原文后注:“言愚人不别味,得好梨蒸食之也。”晋朝时期,金陵哀仲家种的梨味道鲜美,入口便化解了,如果蒸一下就会变了味道。大将军桓温每对人不满,便说:“你得到哀家的梨,能不能不再蒸了。”讥笑对方真愚蠢。后来用来形容某人不识货,把好东西给稀里糊涂的糟蹋了。和“焚琴煮鹤“是近义词。
梨,清热镇静、化痰止咳、润肠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