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成人美 象君之德
古代诸侯作符信用的五种玉,又称五端,即璜、璧、璋、珪、琮。至于其用途,汉班固《白虎通·文质》记载:“五玉者各何施?盖以为璜以徵召,璧以聘问,璋以发兵,珪以信质,琮以起土功之事也。”
王与玉
古代王和玉同一个字,意思相同,只是在写法上略有不同。玉字古代为“王”字,三横间距相等,而王字“王”中间一横靠上,三横间距不等称为王字。
《礼记·王度》曰:“王者,有象君之德,燥不轻,湿不重,薄不浇,廉不伤,疵不掩,是以人君宝之。”
到了汉代,玉器是帝王独享,为了在帝王的王字和玉石的玉在文字上能区分开来,把王字加上一点,才成为今天的玉字。
《说文解字》玉部所收的字多达117个,涉及到玉质、玉色、玉声、玉器形制、治玉方法等等,是字数Z多的部SHOU之一。玉字对语言的影响可见一斑。
玉与美
玉往往成为美的同义词。如赞美外貌“美如玉”、保持气节“宁为玉碎”、成人之美“玉汝于成”、祝人安好为“玉安”等等。
玉与德
《说文解字》:“石之美,有五德者。”即仁、义、知、勇、絜五种德行。
孔子说“君子比德于玉”,提出的玉有十一德(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不仅是对玉的文化底蕴的高度概括,而且还精辟地阐述了玉文化的思想内涵,确是中国人审美观的理论基础。
《诗经·大雅·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说出的话如“覆水难收”,因此出言当谨慎。
玉养人
中国的玉石养生历史悠久。古籍记载玉石有“除中热,解烦懑,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安魂魄,疏血脉,明耳目”等诸多功效,并认为玉是人体蓄养元气Z充沛的物质。
玉韫山辉,珠涵水媚。经常佩戴玉石如玉镯、吊坠等,由于玉石摩擦皮肤刺激人体的穴位,能活络人体的经络和皮肤等,改善人体的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活跃cell组织、从而增强人的免疫能力,达到防病健身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