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壅遏于胃而失眠:温阳 化痰 护肝
《内经》云:“胃不和则卧不安”,为胃有宿食,或变生痰浊、痰热,影响心神所致。失眠者若苔白腻、作哕,为中阳不振,生痰壅遏于胃,以致胃不和。
炮附子,大川穹,姜半夏,北秫米,香甘松,炙甘草,肉桂末。
桂、附温阳
昼属阳,夜属阴。失眠必须温阳。章次公指出:“根据实践经验,有些失眠患者,单纯用养阴、安神、镇静药效果不佳时,适当加入桂附一类温阳兴奋药,每每奏效”。其失眠共8案,其中四案加用了附子。
半夏秫米汤化痰和胃
半夏、秫米。
化痰和胃。
主治痰饮内阻,胃气不和,夜不得卧,舌苔白腻,脉弦滑。
方中半夏交阴阳,燥脾湿,顺脾性以益脾和中;秫米甘温入脾,益中和胃,顾护中气,遏制半夏毒性。两药相合,同奏调中焦,和阴阳之功。中焦和,则“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
甘松,味甘,微辛,性温,为脾胃之要药。功效理气止痛,开郁醒脾。温而不热,甘而不壅,香而不燥,微辛能通,故兼温中理气之长。
甘松粥(《饮食辨录》)
甘松5克 ,粳米50 —100克。
先煎甘松去渣,取汁 ,再用粳米煮粥 ,待粥将成时,加入甘松药汁 ,煮一二沸即成。每天早晚2次,空腹温热食,3-5天为一疗程。
行气止痛,健脾养胃。
川芎护肝
味辛、性温,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本经逢原》:“辛温上升,入肝经,行冲脉,血中理气药也。……好古言搜肝气,补肝血,润肝燥,补风虚。又治一切风气血气,及面上游风,目疾多泪,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故四物汤用之者。皆搜肝经之风,治少阳厥阴头痛,及血虚头痛之圣药。”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该品能抑制自发活动,还能延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有良好的安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