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神汤官网

行则为液,聚则为痰

“痰之为物,随气上下,无处不到”,痰可凝聚、盘踞在各个组织器宫之中,留伏不去,变幻百端,产生各式各样的病症。所以自古以来便有“百病皆由痰作祟”、“怪病多从痰治”之说。

《医林绳墨》曰:“痰本津液所化,行则为液,聚则为痰,流则为津,止则为涎,顺于气则安,逆于气则殃,运化调治当知其源,而药之热寒当知其性。……治疗之法,总宜豁痰为要,清气主之。盖气顺则痰清,痰行则病去……久病必须理脾,清气兼须降火。”

《存存斋医话稿》:“余谓‘不治痰而治气’一语,为治痰妙谛。盖痰之患,由于液不化,液之结由于气不化。气之为病不一,故痰为之病亦不一。必本其所因之气而后可治其所结之痰。医旨绪余曰:‘治痰当察其源。’倘以二陈统治诸痰,因于湿者固宜,使无湿则何以当之?如因于火,则当治火,火降金清,秋令乃行,水无壅遏,痰安从生?丹溪朱氏曰:‘黄芩治痰,假其下火。’正谓此也,余可类推。”


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二陈汤”(法半夏、陈皮、白茯苓、炙甘草)为治痰的通用方剂。《丹溪心法附余》对二陈汤的评价是:“此方半夏豁痰燥湿,橘红消痰利气,茯苓降气渗湿,甘草补脾和中。盖补脾则不生湿,燥湿渗湿则不生痰,利气降气则痰消解,可谓体用兼赅,标本两尽之药也。”

但《医学衷中参西录》认为“痰之本源在于肾”,指出二陈汤:“能治痰之标,不能治痰之本。”拟理痰汤

【组方】生芡实30克 清半夏12克 黑芝麻(炒,捣)9克 柏子仁(炒,捣)6克 生杭芍6克 陈皮6克 茯苓片6克

【功效】和胃化痰,补肾养血。

【主治适应症】痰涎郁塞胸膈,满闷短气。或渍于肺中为喘促咳逆;停于心下为惊悸不寐;滞于胃口为胀满哕呃;溢于经络为肢体麻木或偏枯,留于关节、着于筋骨为俯仰不利,牵引作疼;随逆气肝火上升,为眩晕不能坐立。

【方论】半夏、茯苓、陈皮降胃化痰利湿,重用芡实收敛肾气,白芍滋阴和络,黑芝麻补益肝肾,柏子仁养血安神。七药合用,强肾以灭生痰之本,补脾以断生痰之源,调肺以清储痰之器。

张锡纯曰:“以半夏为君,以降冲胃之逆。即重用芡实,以收敛冲气,更以收敛肾气,而厚其闭藏之力。肾之气化治,膀胱与冲之气化,自无不治,痰之本原清矣。用芝麻、柏实者,润半夏之燥,兼能助芡实补肾也。用芍药、茯苓者,一滋阴以利小便,一淡渗以利小便也。用陈皮者,非借其化痰之力,实借其行气之力,佐半夏以降逆气,并以行芡实、芝麻、柏实之滞腻也。”


养生知识

很多朋友鼻塞严重时,会用嘴呼吸,导致异物吸入过多,加重多痰的症状。平常常按丰隆穴和承山穴,可化痰祛湿。


联系我们

山东真谛之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400-6813-199 quanshenta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