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神汤官网

十二荥穴之劳宫穴

劳宫穴,别名五里、掌中、鬼路,属手厥阴心包经,是人体十二大荥穴之一。《难经·六十八难》这样描述:“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垂节疼,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取穴

握拳屈指,中指指尖所指掌心处即是,按压有酸痛感。

功能主治

劳宫穴主要用于心神、脾胃及热病:如心痛、心悸、胸胁支满、癫、狂、痫证、烦渴、饮食不下、呕哕、吐血、大便下血、中暑、口腔炎、小儿龈烂、溺赤及黄疸、掌中热、手掌多汗症、鹅掌风等。

现代又多用劳宫穴调理中风、昏迷、心绞痛、口腔炎、精神病、高血压、手指麻木等。

1)清心经之热要穴

劳宫为荥穴,荥主身热,故可以泻心火。临床可用于心火上炎所致的口舌生疮、齿龈肿痛、目赤肿痛、吐衄、口臭等,尤其是口舌生疮。《十四经要穴主治歌》言:“痰火胸痛刺劳宫,小儿口疮针自轻。”

2)急救常用穴

本穴为回阳九针之一,有开窍醒神的功效,尤其对肝阳上亢引发的中风昏迷效。因为本穴在五行中属火,火乃木之子,用清心热之时,还能泻肝火,所以用之则效,临床可用于癫狂、痫病、中暑等急性病症。

3)治疗神志疾病

《针灸甲乙经》中载曰:“风热善怒,心中喜悲,思慕戯欷,喜笑不休,劳宫主之。”劳宫,清心火而安神,因心火上炎或痰火蒙蔽清窍及本经气郁而上扰神明所致的神志类疾病用之则有良好的功效。如失眠、癔病、喜笑不休等神志疾患。

4)治疗某些皮肤病

本穴为火经之火穴,若因母病及子,可致脾失健运,湿热内蕴,郁于肌肤可见湿疹等皮肤病,中医认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所以用之可治疗某些皮肤病,尤其是急性发作性皮肤病,伴有剧烈瘙痒的患者。临床尤善治疗鹅掌风。如《针灸逢源》载曰:“中风悲笑不休,痰火胸痛,衄血,烦渴,口疮,鹅掌风”。


穴位配伍

按摩或艾灸劳宫穴

配水沟、十宣、曲泽、委中,调理中暑昏迷;

配金津、玉液、内庭,调理口疮、口臭;

配大陵、内关,调理急性胃炎;

配少泽、三间、太冲,调理口腔炎;

配八邪,调理鹅掌风;

配人中、涌泉,有开窍泄热、清心安神的作用,调理中暑及中风昏迷。

养生保健

1.核桃手疗

又叫“掌珠”,就是利用其D特的纹理凸起、棱角和尖部,采取揉、挫、压、扎、捏、蹭、滚等技法运动双手,按摩刺激肌肤经脉,尤其是手掌的穴位,而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

方法:左手握两枚核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64次,再换右手握两枚核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64次,以手掌微微泛红微热为度,有助于疏通手部经络、促进手部气血运行、锻炼双手指关节、防治鼠标手及指关节炎症等。

核桃手疗可以刺激劳宫穴,起到健脑的作用,也能很快缓解疲劳症状。


2.《养生记》擦涌泉

苏东坡著有《养生记》,把擦涌泉穴,视为养生之要术。《寿视养老新书》指出:旦夕之间擦涌泉,使“脚力强健,无痿弱酸痛之疾矣”。

劳宫配涌泉形成水火既济之势,肾水气化,水气上行,交于心火,心火降而神安,可治失眠,心慌,心悸,心烦等症。

方法:将掌心翘起,使掌心能尽量的凸起,搓脚心,每次坚持每只脚至少三分钟以上。用掌心来擦涌泉有一个好处,掌心有一个劳宫穴可以起来互助作用。


3.《左洞真经》按摩导引法

左洞真经按摩导引法,是我国古代流传的一种自我保健按摩导引法。共十三式,具有较好的医疗保健作用。“摩手熨目”是其中第四式。

摩手熨目

自然盘坐,闭目,两手侧位,掌面相互摩擦搓热,睁开双眼,两手内劳宫对准两目导引,约行2分钟。


联系我们

山东真谛之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400-6813-199 quanshenta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