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神汤官网

蝉蜕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唐·虞世南《蝉》


蝉蜕,为蝉科昆虫黑蚱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其作为药用始见于南北朝时期《名医别录》第二卷“蚱蝉”条下,称其为“伏蜟、枯蝉”。味甘、咸,性凉,归肺、肝经。蝉蜕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含有甲壳质、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等。


功效

宣散风热、透疹利咽、退翳明目、祛风止痉。主要应用于破伤风、荨麻疹、角膜翳、咳喘、咽炎、肾炎、经行头痛、小儿夜啼、小儿抽动症、产后尿潴留、面神经麻痹、失眠等疾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克;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论述

《本草备要》载:“蝉,饮风露而不食,其气清虚,而味甘寒。”

《本草经百种录》载:“蚱蝉,日出有声,日入无声,止夜啼”

《本草纲目》:“蝉,主疗皆一切风热证,古人用身,后人用蜕,大抵治脏府经络,当用蝉身;治皮肤疮疡风热,当用蝉蜕。”

《药性论》:“治小儿浑身壮热惊痫,兼能止渴。”

《本草衍义》:“治目昏翳。又水煎壳汁,治小儿出疮疹不快。”

《本草备要》:“蝉蜕,轻,散风热。蝉乃土木余气所化,饮风露而不食。其气清虚而味甘寒,故除风热;其体轻浮,故发痘疹;其性善蜕,故退目翳,催生下胞;其蜕为壳,故治皮肤疮疡瘾疹(与薄荷等分,为末,酒调服);其声清响,故治中风失音;又昼鸣夜息,故止小儿夜啼,蝉类甚多,惟大而色黑者入药,洗去泥土、翅、足,浆水煮,晒干用(攻毒生用)。”


联系我们

山东真谛之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400-6813-199 quanshenta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