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神汤官网

中医专业术语-解肌

解肌,治疗学术语,即解除肌表之邪,是对外感证初起有汗的治法。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伤寒来苏集》:“解肌者,解肌肉之汗也。”《温病条辨》:“伤寒非汗不解,Z喜发汗;伤风亦非汗不解,Z忌发汗,只宜解肌,此麻桂之异其治,即异其法也。温病亦喜汗解,Z忌发汗,只许辛凉解肌,辛温又不可用。”故临床上应针对病症的寒热而采用辛温解肌法或辛凉解肌法。辛温解肌如桂枝汤,适用于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脉浮弱、苔白滑、不渴饮等症。辛凉解肌如柴葛解肌汤,。服药后不必多盖衣被,使病人遍身稍稍出汗而解。

桂枝汤

【组成】桂枝三两(9g):芍药三两(9g):甘草炙,二两(6g):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

【功用】解肌祛风,调和阴阳。

【用法】上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滴,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黏滑,内面,五辛,酒路,臭恶等。

【中医证型】太阳中风证:发热,恶风寒,汗出,头痛,肢体疼痛,或咳嗽,或干呕,或鼻鸣,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浮缓或浮弱。

【西医疾病】本方可以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室性心动过速,高血压,低血压,多发性动脉炎,慢性腰肌劳损,梨状肌综合征,肢体偏瘫,神经性头痛,颜面神经麻痹,糖尿病,内分泌紊乱,甲状腺功能低下,妊娠恶阻,人工流产术后发热,妇科疾病,更年期综合征,阳痿,小儿夜游症,小儿营养不良,荨麻疹,以及过敏性疾病等病证而见上述证机者,均可以本方加减治疗。

【随证加减用药】项背僵硬疼痛重症,加葛根,解肌舒筋活络;喘咳者,加厚朴、杏仁,降逆平喘;咽痛者,加半夏、桔梗,利咽止痛:怕冷者,加附子,温阳散寒:易感冒者,加生黄芪,益气固表。

【方解】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芍药敛营、止汗、补虚;与桂枝相用,调和营卫,补气养血。生姜解表散寒、调和脾胃。大枣补气养血。甘草缓急补虚、调和诸药。


柴葛解肌汤

【组成】柴胡(6克),干葛(9克),甘草(3克),黄芩(6克),羌活(3克),白芷(3克),芍药(6克),桔梗(3克)

【功用】解肌清热。

【主治】感冒风寒,郁而化热证。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嗌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者。

【古籍论】本方所治疗的证候是表邪未解,化热入里。外感风寒,本应恶寒较甚,但恶寒渐轻,身热增盛,寒郁肌腠化热所致。因表寒尚未全解,所以头痛无汗,脉浮等症仍在。里邪初犯阳明、少阳,出现心烦不眠,眼眶痛,嗌干耳聋,鼻干,脉微洪等内热表现。本方证症在肌表,为太阳、阳明、少阳三阳合病。治疗应当辛凉解肌,兼清里热。方中用柴胡、葛根解肌清热为君药。并且柴胡能疏畅气机以助郁热外泄。羌活、白芷散表邪、止头痛;黄芩、石膏清泄里热,共为臣药。白芍、甘草为阴和营,防止疏散太过伤阴;桔梗宣利肺气,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均为佐药。甘草又能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寒温并用,辛凉为主,共成辛凉解肌,兼清里热之剂。


联系我们

山东真谛之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400-6813-199 quanshenta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