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神汤官网

奇书《医林改错》与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清代王清任撰于1830年。作者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数十年坚持对人体结构进行观察研究,并亲自去坟地、刑场观察尸体脏器,从而写成此书。上卷以论脏腑为主,其所绘改正脏腑图及对脏腑的见解,纠正了前人脏腑论述方面的一些错误。但书中对人体结构的记述还存在着主观臆测或不恰当之处;下卷以论半身不遂证治为主,对血瘀症的治疗有独到之处,所载活血化瘀诸方,至今仍为临床所沿用。

王清任还在书中对血瘀证的致病原因重新进行了阐述,并记载了五十余种专治瘀症的药。王清任认为,气血既是生命源泉,又是致病因素,无论外感还是内伤,皆是气血受损所致,而非脏腑。气有虚实之分,虚为正虚,实为邪实;而血则分亏瘀,亏为失血,瘀则是血滞。因此,血瘀多为正气虚,推动无力所致。故血瘀证属于虚实夹杂的病证。这一理论,便是王清任Z名的“瘀血说”。在“辩证”的基础上,王清任提出了“补气活血”和“助于活血”两大治瘀法,并附上了自己所创的“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淤汤”等药方。

里面有五逐淤汤,五SHOU可以把淤血追逐赶走。有血府逐瘀汤,身痛逐淤汤,膈下逐淤汤,少腹逐瘀汤,通窍活血汤。

血府逐瘀汤是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壳、甘草、柴胡组成的,血府逐瘀汤是四逆散与桃红四物汤的加味方。桃红四物汤是活血化瘀的代表方。血府是一个中医学名词,脉是血液运行的管道,血液在脉中循行于全身,所以又将脉称为“血府”。

瘀血,是中医学所认识的病理产物与致病因子。感染、发热、出血、寒冷、长期的精神刺激特别是精神抑郁、外伤、久病等均能导致气血不调,形成瘀血。

“久病入络,瘀阻其中”,因此古人倡久病怪病从瘀论治,本文详述怪病症状蜂起,无的可矢,在证无可辨、屡次试方不效之后,多可归属瘀血阻络,临床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多可出奇制胜。

血府逐瘀汤,在《医林改错》上,能治疗十九种病症,其实还不止。原书主治 《医林改错》卷上:“头痛,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热(名日灯笼病),瞀闷,急躁,夜睡梦多,呃逆,饮水即呛,不眠,小儿夜啼,心跳心忙,夜不安,俗言肝气病,干呕,晚发一阵热。”

主治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临床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及肋软骨炎之胸痛,以及脑血栓形成、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神经官能症、脑震荡后遗症之头痛、头晕等属瘀阻气滞者。

歌诀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枳壳膝芎饶。

柴胡赤芍甘桔梗,血化下行不作痨。

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老葱姜。

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D一方。

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

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少腹逐瘀芎炮姜 ,元胡灵脂芍茴香。

蒲黄肉桂当没药,调经种子D一方。

身痛逐淤膝地龙,香附羌秦草归芎。

黄芪苍柏量加减,要紧五灵桃没红。


联系我们

山东真谛之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400-6813-199 quanshenta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