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至而治之汤液”:热水的好处,可能比你想象的多
水占据了人体70%左右的比重,承载着人体物质输送和新陈代谢调节的重任。
在古代养生学中,饮“热汤”可谓是保持健康的重中之重。在《黄帝内经·素问》里,简简单单的一杯热水,甚至可以是治疗病痛的良药——“中古之治,病至而治之汤液。”东晋张湛在《养生要集》中也写到——“凡煮水饮之,众病无缘生也。”把喝热水当作消除健康隐患的Y效方法。
新中国成立后, 政府大力鼓励、推广喝热水, 几乎全民都有“喝热水不拉肚子”的意识。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喝热水虽无关“药疗”,但却是一种有益健康的饮水习惯。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中医认为水为阴,火为阳。适当提高水的温度,能平衡水的寒凉之性,温饮入胃有温煦中土阳气的作用,有利于胃腐熟水谷,及脾运化水谷、产生精微营养物质,能促进人体的消化吸收、血液循环、新陈代谢等。饮用温度适宜的热水一方面可以为人体提供热量,另一方面能提高消化酶的活性、促进胃肠蠕动,从而更利于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对于一般人或是体质虚寒的人而言,平时饮用温热的水更符合保健的理念。
喝热水的温度不能过高, 40℃左右的温开水Z好, 既不会过度刺激胃肠道, 又不易造成血管收缩。怕冷人群可以选择饮用温度稍高的水, 但Z好不高于50℃。
除了喝热水,中国人还善于用热水泡澡、泡脚、热敷等。晋代《肘后备急方》就有对泡脚的Z早记载,历史上寿命Z长的皇帝乾隆帝,更是将足部养生法总结为“晨起三百步,晚间一盆汤”,这“汤”指的就是泡脚。
热水,利用好它,多疾就能Y效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