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神汤官网

中药好苦好难喝怎么办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疾”,说的就是“中药”。中药有寒、热、温、凉四性之分,辛、甘、酸、苦、咸五味之别,不同的口感有不同的功效。


如果嫌中药太苦,可以由以下几个方法来解决:

一、服用时间

中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取决于疾病病种、部位和药物作用。发病部位在下,在饭前吃,使药性容易下达,治疗效果会更好,比如结肠炎。发病部位在上,在心、肺、胃脘以上,应该饭后吃,容易使药性上行,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药性分升浮和沉降,利水通便、祛痰、化瘀等沉降类药要求饭前服,对感冒、温补类等升浮类药物要求饭后服,饭前饭后均半小时服药。如果有胃病或者对中药刺激性不能耐受,在饭后半小时服用可以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减轻服药后胃脘不适。

二、放温后再喝

人体口腔内的温度为36.2-37.2℃,味觉神经纤维大多分布于舌面,当汤药温度与舌的温度相近时,此时的汤药味道苦。可以降药液温度控制在15-36.2℃,防止烫嘴,并减轻苦涩之感。

三、加快服药速度

一口气喝下,这样减少苦味。

四、适当多喝温开水

服用中药汤剂后,如果能立即喝些温开水,可以减少药液在口腔内的残留,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药液的苦味。

v2-394f9f6317b49c80132bca23d991e40b_1440w.jpg

喝药时加糖的误区

一般认为甘味能补、能和、能缓,并具有可升可降、可浮可沉、可内可外的特点。 甘味是药性五味之一。糖类也具有一定的药性及疗效,例如冰糖具有润肺和中、补脾缓肝的功效,可用来治疗肺燥咳嗽、口干舌燥、胃阴不足等病证。不过,它在临床使用中也有所禁忌。但未经辨证不可在喝药时自行加糖(白糖、红糖、冰糖等),以免改变汤药药效。

1、糖多食会助热

如果病人具有腹胀中满、湿热停滞体内、痰积聚在体内、舌苔厚腻等情况时,一般严禁加糖,以避免不良反应。有痰者也不宜服用。


2、白糖性凉、红糖性温。

如果把白糖加入温热药剂中,或把红糖加入寒凉药剂中,都会减弱药性,阻碍药效的充分吸收,影响疗效。糖类特别是红糖,含有较多的铁、钙等元素,中药中的蛋白质和鞣质等成分可与之结合,发生化学反应,药液中的一些Y效成份凝固变性,从而使药液浑浊、沉淀,不仅影响疗效,而且危害健康。

3、苦味作用

有些药通过利用苦味来刺激消化腺分泌,从而更好地发挥疗效。例如黄连,就是通过味觉感受器的兴奋,进而提高食欲中枢的兴奋,反射性地引起胃液分泌增加,从而发挥健胃的作用。如果加糖,就会失去这种作用,也就达不到治疗的效果了。


联系我们

山东真谛之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400-6813-199 quanshenta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