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十二时辰养生法|子时——胆经当令
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第四章因天之序——十二时辰养生法中医讲的养生,就是我们每天要按照人体的本性去做,什么时候做什么时间的事。“因天之序”,就是说一定要因循生发、生长、收敛、收藏这个顺序。我们人体也一样。
一、子时——胆经当令
养生机:凡十一藏取决于胆
子时是指夜里23点到凌晨1点这两个小时。我们现在都用的是小时的概念,在古代这就叫大时,是两个钟头。从夜里11点到凌晨1点,这个时间是“胆经当令”。“当令”是什么意思呢?当令就是值班。在这个期间是胆经在这儿值班,所以叫胆经当令。
中国古代文化里,非常重视这个时辰。子时是一阳初生,恰恰是在天Z黑暗的时候,这时阳气开始生发。在《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叫做“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取决于胆的什么呢?取决于胆的生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到晚上八九点钟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犯困,可是到夜里11点的时候,我们恰恰就清醒了。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阳气在这个时候开始生发起来了。那什么是胆经呢?在中医里,中医的“脏器”是这么写的——藏器。任何一个脏器都涉及形、气、神三个层面。黄帝内经养生智慧(15)
所谓“形”,就是它的物质基础,不要以为把胆囊切了,胆经就生发不起来了,其实不会。胆经是人体的一个很长的经脉,就是从头一直到脚,这也是它的形。那么气指的是什么呢?气是指经络的运行,是生命的运动方式。神是指形、气特别足了以后的外现。
中医所说的“藏”,是内藏的意思。有内藏,就有外象。用中医的观点来理解,一根手指上就会有五藏。为什么这么说?人的手上是有皮毛的,在中医理论里,肺主皮毛。所以皮毛的问题都跟肺气有关,像皮肤病,就是跟肺气有关的。那皮毛里边裹的是什么呢?是肉,肉跟中医脏器中的脾有关,脾主肌肉。肉里面有血,心主血脉。肉里面还有骨头,骨头是肾所主,骨头是Z收敛的,是Z固敛的一个东西。
还有一个东西就是筋,身体要想活动都是由筋来连缀的。那么这个筋的好与坏跟哪个脏器有关呢?中医认为它跟肝有关,跟肝气有关。肝气实,则手能握,屈伸灵活;肝气虚,则手指瘘软或僵硬。就这小小的手指,中医就可以看出心、肝、脾、肺、肾五藏来。
那么,在子时的时候胆气是怎么生发的呢?胆经从人的外眼角开始,一直沿着人的头的两侧,然后顺着人体的侧面下来,一直走到脚的小趾、四趾(小趾旁边倒数第二个脚趾)。我们疲劳时喜欢手臂高举,就是抻拉胆经以振奋阳气的一个动作。我们打一个哈欠以后,人就显得精神一些,这也是胆气生发起来的象。我们有事情想不清楚,决断力不够的时候,经常会做一个动作——挠头,其实我们挠的地方正好是胆经经过的地方,就是刺激胆经而主决断。
为什么在十二生肖中是以鼠打头的呢?十二生肖当中,子鼠丑牛,老鼠的象与子时的象有什么共通性呢?这实际上在告诉我们,胆虽然主生发,但是这个时候阳气还特别的小,就像老鼠一样小,而且老鼠是夜行动物,虽然小,但非常的活跃,这就是那一点点少阳,它不可以大,但是它一定保持着一种朝气蓬勃的东西在里面。这在太极图里面就相当于白鱼的Z尖的那一点,叫少阳之火。那点“火”是所有的阳气的一个根本的东西,是生发力Z足的地方,阳气Z终的生发要从这儿起来。这就是十二生肖为什么以鼠为SHOU的原因。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熬夜的人越来越多。如果晚上11点以后还不睡觉,慢慢地就会出现失眠的现象。那么失眠的原因是什么呢?应该怎么治疗呢?
晚饭吃得过饱,也会造成失眠,即“胃不和则卧不安”。假如晚上吃了很多东西的话,那么元气和所有的气血都要用来消化这食物,所以阳气就不能顺畅地运行到头上。那这种失眠怎么治呢?一句话,晚上少吃。中国古代养生甚至要求我们“过午不食”。为什么到晚上要少吃呢?上午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阳气可以化万物。所以,在上午的时候,吃多少东西都没有关系,因为人体内部的阳气可以把这个食物都消化掉。而等到晚上的时候,就会呈现一派阴霾之气,这就是阴气。而在子时这个时候,任何东西都是不容易化开的。所以夜晚要少吃东西,本身就不容易消化,而且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所以,大家在晚上11点的时候一定要睡觉,因为这个时候养的是刚刚生发起来的阳气。如果这个时候不休息,阳气没养住,就会耗散Z宝贵的生机。